
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
近日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,她提前购买广州南至茂名的高铁3车厢1A号座位票,票面虽标注为“靠窗”,上车后却发现是并无窗户的“面壁座”。因观景体验不佳,她中途不得不站立乘车。(据11月4日经视直播报道)
相关视频报道截图
对此,12306客服回应,当前售票系统及票面仅标注“靠窗”或“过道”,无法查询具体座位旁是否有窗。全国铁路监督热线12327工作人员解释,“靠窗”意为靠近窗户一侧,并非紧邻窗户,会将细化标注的建议向上反馈,并感谢乘客意见。
“靠窗”是什么意思?官方解释和乘客理解之间显然有落差。在乘客看来,靠窗旁边当然有窗户,座位旁边没窗户能叫“靠窗”吗?在官方看来,“靠窗”是“靠窗户一侧”的略写,未必一定有窗户。那么,当官方与乘客认知不一致时,是不是该以乘客为准呢?
座位旁边有没有窗户,应该保障乘客的知情权。哪怕就是官方所言的“靠窗户一侧”,同样有可能误导乘客,严格来说也不准确,乘客还是不知道有没有窗户。高铁座位有窗没窗,如果乘客没有知情权,又何来选择权?有窗户能看风景,让人放松,能极大地提升高铁乘坐体验,让乘客知情并不难吧。
目前,高铁列车上,哪些座位“靠窗一侧”但无窗,并不难识别,在售票系统上尽到提醒义务,也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度。或许,还可以通过定价的方式,来形成差异化供乘客选择。
此前,有网友吐槽高铁有的特等座舒适性不如一等座,成为“面壁思过座”,一时也上了热搜,被舆论质疑座位的等级设置和定价不合理——本想花钱享受,没想到是受罪。这些事例说明,高铁服务需要精细化的管理,符合公众期待,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,影响铁路部门的声誉。
总之,该面壁的不是乘客,有关部门应该正视乘客需求,不要玩文字游戏,立行立改才好。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